本文屬於「我的 K8S DevOps 實驗環境」文章系列,說明如何利用 MetalLB 來作為此實驗環境的服務負載均衡器方案,看看這個 K8S 裸機負載均衡器是否可以不負眾望。
閱讀全文很多年前「建構一個與 Ubuntu 相容的小型 Docker 映像」這篇文章中,山姆鍋提出為什麼偏好小型的容器映像檔,如今這個偏好依然存在。最近一時興起使用 Docker multi-stage 重新弄了一個 Basebox
容器,並以 Deno 作為示範。
本文屬於「我的 K8S DevOps 實驗環境」文章系列,主要說明如何在實驗環境完整安裝 K8S 叢集節點。雖然透過 kubeadm 工具,叢集節點的安裝設定工作已經大幅簡化,但藉由了解各個安裝設定步驟除了可以對叢集架構有更具體的了解外,也可以奠定對叢集系統進行客製化的基礎。
閱讀全文本文延續「我的 K8S DevOps 實驗環境 - 基礎篇」,針對其中的控制平面端點(control-plane endpoint)加以說明。作為高可用 K8S 叢集的必要元件,控制平面端點需要負責提供 API 服務的負載均衡(load balancing)以及錯誤轉移(failover)機制,山姆鍋藉由 HAProxy 以及 Keepalived 來實現控制平面端點。
閱讀全文在經歷大大小小不同專案後,除了有特殊要求的系統外 (如需符合 PCI-DSS 的第三方支付服務、即時影音串流等), 大部分的 Web 應用架構其實都是大同小異。本文提供一個通用的 Web 應用架構作為參考,希望可以符合 80% 以上 Web 專案的需求。
閱讀全文Surface Pro 跑得動 Docker + Kubernetes? 採用輕量化虛擬技術加上特別的 K8S 發行套件,答案應該是可行的。本文山姆鍋告訴您可以採用哪些組件來達成。
閱讀全文導入 Kubernetes 的門檻不低,在過去我並不建議新創團隊一開始就採用。隨著雲端託管的 K8S 服務越來越普及,本地開發、測試工具與環境容易取得,加上自建與維運一個 K8S 叢集的解決方案越加成熟,再再都顯示使用 K8S 作為應用部署平台的好處已超過導入的成本。時至今日,對於開發網路軟體產品的團隊,我已經會建議一開始就是以 K8S 作為預設的部署環境,除了利用 K8S 的高可用性與擴充性架構外,也讓網路應用可以更容易移植 (portable) 到不同的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