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高可擴展的任務執行架構需求

Published: 4 分鐘

最近山姆鍋在思考一個大型網路系統架構設計的問題,為什麼是大型網路?因為沒有機會實作,只好紙上談兵幻想一下。 這裡所指的「大型網路」是指可擴展到支持上萬個以上節點(node)的網路架構,為什麼要設計這樣的架構?

系統架構理所當然是為了支援軟體應用的需要而設計,針對軟體應用的特性才能選擇適當的架構。 山姆鍋在思考的問題是一個可以執行不同任務 (task execution) 的網路服務。首先,來看看服務的簡單描述。

關聯文章利用 BitTorrent DHT 來控制殭屍網路

服務描述

這個軟體服務允許客戶端部署(deploy)不定個數的代理人(agent)到隨機或者特定節點(或稱主機), 代理人,也可以稱為工作者(worker),實際負責任務的執行。代理人具備下列特性:

  1. 單一任務導向:

    : 每個不同的代理人專注在單一目的,如:擷取網頁內容。代理人的執行邏輯由一個腳本(script)所提供, 這裡假設腳本使用的是 Python 1

  2. 可以有限數量地派生(spawn)其他代理人:

    : 此代理人成為被派生的代理人的監管人(supervisor)。

  3. 只可以與其他代理人透過訊息(message)溝通:

    : 代理人只可以透過其他代理人的「參考(reference)」來傳送訊息,「參考」隱藏代理人的通訊位址等資訊。

聽起來是不是有點熟悉?沒錯,代理人採用的正是「參與者模式 (Actor model) 2 」。 比較特別的一點:客戶端(client),也就是派遣代理人到此服務的程式,會被視為整個代理人樹狀階層的根節點(root)。

由於系統架構通常是用來達成軟體的非功能需求(non-functional requirements),因此, 先來了解一下這樣的軟體服務,山姆鍋設定了哪些需求? 3

非功能需求

  1. 負載均衡(load distribution):

    代理人要盡可能平均分散到不同的節點。雖然每個代理人所執行的任務(task)對於系統的負載不同, 但將代理人隨機分散到不同的節點,從長遠來看,可以盡可能善用系統資源。

  2. 高可用性(highly available):

    如果一個代理人故障或逾時,監管人(上層代理人)會收到通知,監管人可以決定是否派生其他代理人來取代。 客戶端是整個代理人階層(hierarchy)的最高監管人,所以,高可用性最終需要客戶端軟體配合。

  3. 高可擴展性(highly scalable):

    整個服務需要可以同時支持大量的客戶端,根據客戶端以及代理人數量可以擴充節點來容納需求。

  4. 容忍網路分割(network partition):

    服務節點組成的網路間可以有網路分割的情形出現,整體服務應該要不受影響,也就是說:不影響可用性。

  5. 支援跨資料中心(cross data centers):

    在雲端軟體服務時代,跨資料中心的支援應該列入考慮。這也是第 4 點需求重要的原因。

  6. 代理人間可以位置無關(location transparency)方式溝通:

    雖然代理人不需要支援在節點間移動(mobile),但為了負載均衡,代理人的所在節點可以是隨機決定的。

結語

山姆鍋最終目的是要設計一個高可擴展、高可用的的系統架構來支持一個提供任務執行的軟體服務。 本文只簡單描述一下這樣服務的用法與非功能需求。

架構設計續篇: 高可擴展的任務執行架構設計

參考資料

參與者模式。

Footnotes

  1. 為什麼假設腳本使用 Python?其中一個原因是山姆鍋只知道如何用 Python 實現一個超輕量級沙盒(sandbox)環境, 每個代理人一個軟體容器(Software container)的模式,如 Docker,還是太過耗費資源。

  2. Actor mode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ctor_model

  3. 因為是紙上談兵,山姆鍋只好自己當起客戶代表。

郭信義 (Sam Kuo)

奔騰網路科技技術長,專長分散式系統、Web 應用與雲端服務架構、設計、開發、部署與維運。工作之餘,喜歡關注自由軟體的發展與應用,偶爾寫一下部落格文章。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