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山姆鍋在建置業餘專案 #呆丸開發者時,需要一個可以支援多對多溝通模式的 web 應用。幾經思考,覺得論壇軟體可以符合大部分需求。傳統的 web 論壇軟體雖然成熟,功能也完整,但網站需要符合 Mobile-first 的要求以及現代化的使用者體驗,所以需要跳脫傳統論壇軟體框架的選擇。可能合用且比較常見的有下列三個:DiscourseNodeBB 以及 Flarum。本文並非三者的優缺點比較,僅是山姆鍋介紹 NodeBB 的哪些特點,讓它成為最後選擇。

閱讀全文

山姆鍋出社會後第一份工作剛好是 2000 年網際網路創業最火熱的時候,但這非山姆鍋選擇加入網際網路新創公司的主因。加入有制度的大公司或者新創事業的原因,追根究底真正的緣由都只是個人的追求不同。本文山姆鍋也來分享當初選擇新創事業的因緣。

閱讀全文

自從山姆鍋決定採用容器化技術作為應用部署的方案後,很多的細節需要設計跟決定,為了避免太專注細節, 決定先設計出計畫採用的持續軟體交付流程。由於每個團隊的使用的工具跟系統可能差異很大, 為了讓本文可以適用其他團隊,先以抽象流程來描述然後才說明山姆鍋採用的方案。

閱讀全文

如同多數使用 Docker 容器來部署應用的團隊一樣,山姆鍋也使用 Docker-compose 啟動一組相關的容器來進行整合測試。這樣的測試會在開發者工作機以及持續整合主機上執行。 但是,如果您跟山姆鍋一樣使用 Shippable 這家 CI 服務的話,您可能同樣會遇到一些小麻煩。

閱讀全文

稍微瞭解 Docker 容器技術的人,應該都知道它提供一種可攜帶的 (portable) 的方式讓應用可以在不同環境部署。 應用所需的程式庫、系統套件都完整封裝在容器內避免了傳統部署所遇到的相依性的問題。 但許多的應用包裝成容器後,動則幾百到上千 MB 的大小,在山姆鍋的觀念裡,這可算不上 "可攜帶"!

閱讀全文

山姆鍋的「懶惰病」看來還蠻嚴重的,轉眼離上一篇文章已經是三個多月的事情了!雖然不是最久的紀錄,但這樣還蠻誇張的。這段時間山姆鍋在台北開始了新的工作, 莫名奇妙就在做手機軟體開發,沒多久卻「漂流」到新竹清大育成中心, 負責成立並管理一個研發團隊。

閱讀全文

本文是山姆鍋在學習實況視訊串流 (live video streaming) 過程,用來驗證概念 (proof of concept) 的紀錄。透過 MacBook 內建的鏡頭作為視訊源,並藉由 HTTP Live Streaming (HLS) 協定作實況串流。 雖說是實況,但因為採用 HLS 協定,先天上就會有延遲的。實驗的結果不算太成功,本來只能使用桌面環境的 Safari 瀏覽器來觀看視訊,經過高手指正後,現在手機版的也可以了。

閱讀全文

最近需要使用 BitTorrent 來實驗點對點資料傳輸功能,所以想說來玩玩 libtorrent 這個程式庫 (C++),為了方便實驗,也需要它的 Python 綁定。經過三天的爬文與奮戰,終於在 Windows, OSX 以及 Ubuntu 上成功編譯或安裝,本文山姆鍋就來分享在 Windows 64 位元電腦上編譯的方法之一。

閱讀全文
作者的圖片

Sampot (山姆鍋)

個人部落格, 記錄與分享一些軟體開發與運維相關資訊, 偶爾也會碎念一下


IT 自由工作者


台灣/台北